NY_T 2737.2-2015 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技术规程 第2部分_稻飞虱

ID

C61D861DD87A4628BD16250B3EEA7987

文件大小(MB)

0.52

页数:

6

文件格式:

pdf

日期:

2024-8-14

购买:

购买或下载
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
ICS 65.020.20,B 05 NY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,NY/T 2737.2-2015,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技术规程,第2部分:稻飞虱,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management of rice leaffolder and rice planthoppers-,Part 2 : Rice planthoppers,2015-05-21 发布 2015-08-01 实施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,NY/T 2737. 2—2015,* * , —1—,刖 百,NY/T 2737《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技术规程》为系列标准,分为以下2个部分:,——第1部分:稻纵卷叶螟;,一ー第2部分:稻飞虱,本部分为NY/T 2737的第2部分,本部分按照GB/T 1. 1-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,本部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,本部分起草单位: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、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、中国,水稻研究所、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、浙江大学、安徽省植保总站、浙江省金华市植物保护站、云南省植,保植检站,本部分主要起草人:吕仲贤、傅强、郭荣、施德、祝增荣、包文新、陈桂华、吕建平,I,NY/T 2737.2-2015,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技术规程,第2部分:稻飞虱,范围,本部分规定了稻飞虱防治的有关术语、定义、防治指标、防治技术,本部分适用于我国各水稻种植区的稻飞虱(褐飞虱、白背飞虱、灰飞虱)防治,2规范性引用文件,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,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,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,GB/T 8321.1-8321.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(一).(九),GB/T 15794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,GB/T 17980.4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(一)杀虫剂防治水稻飞虱,3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,3. 1,稻飞虱 rice planthoppers,是为害水稻的飞虱类害虫的统称,包括褐飞虱(N,ゆ2f a lugens St£l)、白背飞虱(SogafR2a,furcifera Horvath)和灰飞虱(LaodeLphaj: striateLl/u$ Fallen)3 种,属昆虫纲 Insecta,半翅目 Hemiptera,飞虱科 Delphacidaeo,3.2,主害代 main damping generation,指对水稻产量影响最为严重的稻飞虱发生代次。不同稻区和稻作类型稻飞虱的主害代次不同,3.3,稻飞虱传播的病毒病 virus diseases transmitted by rice planthoppers,由稻飞虱传播的水稻病毒病主要种类见表lo,表1稻飞虱传播的水稻病毒病主要种类,稻飞虱种类传播的主要水稻病毒病及病原,褐飞虱,水稻齿叶矮缩病(Rice 厂aggeH stunt virus , RRSV),水稻草丛状矮缩病(.Rice grassy stunt virus , RGSV),白背飞虱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(Soス%em rice black-streaked dwarf virus, SRBSDV),灰飞虱,水稻条纹叶枯病(Ree s次”e virus , RSV),水稻黑条矮缩病(Rice black-streaked dwarf virus, RBSDV),4防治原则,贯彻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的植保方针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(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, IPM),的基本原则,保护稻田生态环境,发挥稻田生态因子对稻飞虱的自然调控作用,重点防治对水稻产量影,1,NY/T 2737. 2-2015,响大的主害代稻飞虱。优先采用农业防治、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,必要时选用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、,对天敌相对安全的农药,将稻飞虱的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,5防治技术,5. 1农业防治,5. 1. 1因地制宜选用抗虫、抗病毒病品种,5. 1.2适时播种移栽,依据稻飞虱迁入为害期,确定水稻播种移栽期,在稻飞虱传播的水稻病毒病严重发生区,使水稻感,病敏感期避开稻飞虱迁入传毒期,减少初侵染源,5. 1.3合理肥水管理,避免偏施氮肥,促进氮磷钾平衡,施足基肥,巧施追肥,减少无效分蕪,防止植株贪青。分篥期适时,烤田控苗壮苗,5.2物理防治,5. 2. 1防虫网或无纺布全程覆盖育秧,稻飞虱传播的水稻病毒病重发生区或年份,结合预防病毒病,使用20目.40目白色防虫网或,13 g/mユ.15 g/n?规格的无纺布,于水稻秧苗出苗前或揭开塑料薄膜后立即覆盖秧田,防虫网覆盖时要,设立支架或用竹片等搭拱架,支(拱)架高50 cm,四周压实。移栽前,揭开防虫网或无纺布,炼苗1 d-,2 d再移栽,阻断稻飞虱迁入秧田传毒和为害,5. 2.2灯光诱杀,田间设置杀虫灯,利用稻飞虱对灯光的趋性诱杀成虫。杀虫灯应连片安装,单灯控制面积可根据杀,虫灯参数确定。灯高度距地面L2m.1.5 m为宜。稻飞虱发生(迁入)始期开始至水稻黄熟期为止,每,晚日落后开灯,天亮后关灯。采用布袋接虫时,应每3 d.5 d清理1次死虫,5.3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,5. 3. 1保护和利用天敌,田边和田填保留杂草和开花植物,田域种植芝麻、大豆等蜜源植物,促进自然天敌种群增殖。开展,药剂防治时,应选择对稻飞虱毒力较强但对天敌毒性低的药剂,保护利用稻飞虱的天敌。春耕期间或水,稻收割后先灌水,待蜘蛛等天敌迁移至田边和田填生……

……